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企業在“走出去”后,要想步伐邁得更穩、更扎實,離不開金融的“保駕護航”。為此,不少政協委員建議各大商業銀行,加大力度,進一步降低銀行貸款的基本保證金,加碼金融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力度。
“走出去”企業融資難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這個戰略的鯰魚效應會逐步得到體現。“全國有千萬客商在海外創業,有數千萬海外華僑及眾多的海外商會等,他們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民間力量。”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表示,內資企業可以借助海外僑商力量,推進經貿合作交流,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經貿、文化交流,構建多層次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要依托世界華商力量,組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促進會等機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華商之間、商會之間的聯誼、溝通和交流,推動項目、資本、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資源集聚到國內。
傅軍介紹,日本在海外投資是國內投資的三倍,大部分利潤都在海外實現。美國的企業更是遍布全球,還在不斷向海外拓展。他認為中國一定要鼓勵企業走出去,但在民企“走出去”過程中融資難問題成為了最大的瓶頸。
我國有近4萬億的外匯儲備,我國“走出去”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能否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能不能解決“內保外貸”的融資問題?對此,傅軍分析指出,由于我國海外金融體系分支機構較少,“走出去”的企業只能到當地銀行去貸款,但如果是中資企業,尤其是中資民營企業,當地銀行會擔心信用問題,這無疑增加了融資難度。
持同樣觀點的許多政協委員都認為,中資銀行在海外只能成立公司,不能成立銀行,這就導致我們的企業在境外很難得到金融支持。為此他在討論中“建議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大銀行加大力度,支持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降低銀行貸款的基本保證金。”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提案中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持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基建原材料等多個行業將從中直接獲益。而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要邁得更穩、更扎實,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
“商業銀行的跨境金融服務是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投資經營活動必需的支持和保障。”馬蔚華提出,為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在境外的經營發展,建議國家對于商業銀行的跨境金融服務創新給予鼓勵和支持,為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他建議,進一步放松相關管制政策,提升商業銀行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簡化商業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及并購的審批核準手續,鼓勵支持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布局。
同時,為鼓勵商業銀行對企業在“一帶一路”區域內的項目提供融資和擔保,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貸款適當調低風險權重,擴大商業銀行短期外債指標,并將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出口優惠買方信貸等支持政策擴展至股份制商業銀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焰則建議,將保險作為制度性安排納入“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之中。吳焰認為,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管理與資金融通機制,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