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啪啪网站免费观看浪潮,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新華聯傅軍: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的力度

  • 時間: 2018-03-08
  • 來源: 網易財經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在今年兩會提案中表示,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的力度,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持續、高效推動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逐步減小城鄉、區域之間特別是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差距,完善與提高貧困地區與偏遠地區的教育。
       以下為傅軍提案全文: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終身受益”。貧困人口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在經濟發展迅速的知識時代,知識對經濟增長更是起到決定性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受教育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學43%,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為0.562。因此,只有恢復貧困地區、偏遠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斬斷窮根、挖掘富源。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扶智”和“治愚”,其根本就是要大力發展教育,實施教育扶貧。“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相對于經濟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等,“教育扶貧”直指導致貧窮落后的根源,牽住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牛鼻子”。
       近年來,國家在逐步重視教育扶貧,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切實舉措。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配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出臺了特惠教育政策,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同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教育部也采取超常規政策舉措,精準聚焦貧困地區的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教師、每一個孩子,啟動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實現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普及、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學生資助體系、教師隊伍建設、民族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升等領域的教育扶貧全方位覆蓋,但要做到由“輸血”到“造血”的轉換,還有很多困難和障礙需要克服,在基礎教育投入、基本辦學條件改善、師資力量配備、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的力度,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持續、高效推動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逐步減小城鄉、區域之間特別是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差距,完善與提高貧困地區與偏遠地區的教育。
       1、推動貧困地區把教育扶貧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現代化建設中更是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讓貧困人口接受良好的教育,無疑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而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貧攻堅戰中的最短板,扶貧攻堅就是要克服教育這塊“短板”。因此,國家應強力推動貧困地區切實強化自身教育扶貧意識,并將其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遍及每一名教師,教好每一名學生,溫暖每一戶家庭。
       2、鼓勵優秀師范生充實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名師出高徒。”人才培養的質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準。因此,要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國家需在繼續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同時,還要注重出臺一系列用人、勵人、留人的好政策,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師范生到貧困地區任教,不斷充實和優化教師隊伍,形成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3、支持貧困地區學生到經濟發達地區就學。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發展還比較滯后,東、西部教育資源分配明顯不均。而對于貧困地區的貧困家庭來說,有了更多的文化知識才有“翻身”的希望。一個孩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將來就有可能帶動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村莊脫貧致富。為此,國家除了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師資交流,并利用互聯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平等、開放的遠程教育平臺,縮小東、西部教育資源差距外,還應選派更多貧困地區的學生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接受義務教育,使其獲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機會,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4、有計劃地扶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貧困家庭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后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脫貧。然而,由于經濟收入很有限,不少貧困家庭無力支付孩子上大學所需的費用。如果沒有外部的“雪中送炭”,他們即使考上大學也難以完成學業。為了響應國家“萬企幫萬村”和教育扶貧的偉大號召,新華聯集團和泛海集團等一批大型民營企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惜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在多所高等院校設立貧困大學生助學金,幫助成千上萬的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快速成才,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但面對龐大的幫扶數目,除了社會力量的救助,國家也應有計劃地大力資助貧困大學生,更多、更便捷地為他們提供獎、貸、勤、補、減、免的資助,使其都能順利完成學業,進而用自己的雙手去根除貧困、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