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一天,“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出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新年獻詞里的話,一度刷爆新華聯人的朋友圈。
那確實是他們幸福的一天。當天召開的新華聯集團全球年會上,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宣布,這個已有28年歷史的民營企業集團業績再創新高,全集團營業收入超833億元,合并資產總額超1176.5億元,凈利潤比上年增長64.18%。
傅軍在講話中指出,這些數字來之不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企業是干出來的”。
這個緊跟時代發展浪潮,能將國家領導人講話思想快速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湖南人,如何從白手起家“干出來”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
新華聯集團的發展之路上,傅軍“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家國情懷和“看得遠、選對人、守得住”的投資哲學透露出他經營的智慧。
多元化發展典范
文旅地產、礦業、石油、化工、金融與投資、酒業、陶瓷,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產業被新華聯人如數家珍,在龐大的商業版圖上珠聯璧合。
目前這家綜合實力連續13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行列的民營企業集團,已經涵蓋上述多個產業,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00余家,其中包括9家控股、參股上市公司,擁有十余個行業知名品牌。
多年來,新華聯成功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受到諸多關注,曾被媒體譽為“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路標”。
1990年,辭官下海的傅軍懷揣1000美元遠涉南洋,在馬來西亞靠國際貿易積累了第一桶金。1993年,目光敏銳的他看到國內發展的廣闊前景,毅然回國并陸續投資了華聯陶瓷、金菲塑膠、進軍房地產業;隨后1996年,已經億元身家的傅軍投資了東岳化工和長豐汽車;1998年,看準中國的白酒市場,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金六福酒神話……一系列成功投資之后,一個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迅速成長起來。
2017年,新華聯集團每年產銷化工產品600萬噸,產銷陶瓷產品1億件,產銷白酒和葡萄酒10萬噸,產銷鎳鐵25萬噸,產銷黃金500公斤,房地產開復工面積接近400萬平米,并在變態反應原和炭疽疫苗等藥品研發上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對于新華聯取得的成績,傅軍說:“我們始終順應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不斷搶抓機遇,不斷創新進取,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就沒有新華聯生存與發展的土壤。”
成功投資的“九字真經”
多元化的實業發展之外,成功的投資也被看作是新華聯騰飛的重要因素。傅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華聯的成功除了堅守實業外,主要還得益于近年來在投資方面的突破。近年來,新華聯集團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的利潤都是投資所得,并且從2015 年開始提出“實業+投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
傅軍也在其投資過程中找到了成功投資的法寶,并把它總結為“看得遠、選對人、守得住”。
傅軍解釋,“看得遠”即投資要有遠見,建議在投資中一定要高瞻遠矚,敞開胸懷, 放開眼光,多關注新生事物和冷門產業。
他1996年投資的東岳集團就是遠見投資的典范。當時這家公司還是山東淄博一個縣里生產制冷劑的小廠。由于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制冷劑的巨大需求,傅軍分3次投入了1.9億元。11年后東岳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并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制冷劑基地,新華聯集團則一直是其第一大股東。
“選對人”即要選擇那些有理想、勤勉敬業、敢打能拼的合作伙伴。“我認為,投資一個項目主要得看核心團隊成員是不是干事業的人。如果合作伙伴虛榮浮躁, 再好的項目也難以成功。新華聯在二十多年的投資路上也遇到過失敗。我估計這個比例占到所投資項目的7% 左右。”傅軍表示。
最后一點是要守得住。傅軍表示,有智慧、看得遠,也選對了人,但就是因為沒守住,而最終與財富擦肩而過的例子比比皆是。
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華聯集團投資領域可謂碩果累累,不僅做證券投資、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還重點推進產業投資。
為此,新華聯集團產業投資與戰略投資了賽輪金宇、科達潔能、安迪蘇、湖南海外旅游、你我金融等6個重點項目。
此外,新華聯集團還財務投資了ofo共享單車、蒼穹數碼、騰訊音樂、阿里新零售、均瑤乳業、蘇寧金服、小贏科技等16個優質項目;與蘇寧集團、傳化集團、華融證券、華信證券等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堅持實業報國
金融投資領域風生水起,斬獲頗多,但傅軍對實業卻仍是一往情深。他還有一句名言:“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建功立業,企業的最高境界在于造福社會。”建功立業的同時,他用自己的行動與堅持造福社會。
經濟新常態之下,諸多實體企業陷入微利和虧損的困境之時。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傅軍就曾在其兩會提案中呼吁為實體企業減負。
2017年的兩會提案中,他反映,受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生產成本上升及虛擬經濟泡沫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經營環境趨緊、下行壓力加大,導致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特別是效益嚴重下滑,出現了“辦廠不如買房,投資不如投機”的現象,為此呼吁政府為實體企業減稅。
面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新華聯集團內部不是沒有不同的聲音。一些高層管理者認為,實體企業不但難做,而且嚴重虧損,新華聯還是盡早關停并轉實體企業,搞投資賺快錢。但是傅軍卻堅守“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企業宗旨,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華聯集團作為一個大型民營企業,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越是在國家經濟發展困難的時候,企業越要承擔社會責任。
為此,在集團董事局會議上,他力排眾議,不但不放棄實業,還進一步明確了集團大力發展實體企業的戰略,并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多的投入,支持化工制造、陶瓷生產、白酒與紅酒釀造、礦產冶煉、房地產開發、生物制藥等實體企業的升級換代、提質增效。在強力推動現有實體企業發展的同時,新華聯還全面進軍文化旅游領域,投資300億元,正在加速建設長沙銅官窯古鎮、蕪湖鳩茲古鎮和西寧童夢樂園等3個大型文化旅游項目。
2018年全球年會上傅軍提出,新華聯集團要繼續堅守實業,做大做強做優現有實體主業;同時,堅持投資驅動,提升精準投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