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年前資產規模3500億元增長到如今近3萬億元,從十年前凈資產260億元飆升至約1500億元,品牌價值超過365億元。自2007年上市后,北京銀行各項業績迅猛增長,經營領域全面擴展,業務觸角延伸國際,完成了從傳統商業銀行到現代化上市銀行的蛻變,全面進軍人壽保險、基金管理、金融租賃、資產管理等領域。
去年以來中國中小銀行時隔多年后又迎來一輪上市熱潮,上市不僅為銀行帶來了資本補充、品牌效應,更帶來了公司治理和綜合水平的提升。通過更名、引資、改制、上市等一系列路徑,北京銀行不斷探索現代化銀行發展之路。而這一路徑和模式也成為其他中小銀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這一成長路徑后來被譽為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的經典模式,引領北京銀行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銀行原董事長閆冰竹如是說。時至今日,北京銀行迎來發行上市十周年,站在上市十周年的節點上,又適逢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北京銀行將推進第三次轉型,從傳統經營模式向可持續、均衡、協調發展轉型。
上市融資 實現跨越式發展
2007年9月19日,作為首批進入資本市場的中小銀行,北京銀行首次在A股公開發行12億股,募集資金150億元,發行市凈率為3.19倍,市盈率為36.38倍。
“北京銀行是當年唯一一家募資額超過百億的上市公司,這也為其上市后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進一步提升了北京銀行的資本實力和發展能力。”經濟學家宋清輝如是評價。
以上市為起點,北京銀行邁入良性快速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均衡、快速增長,為我國中小銀行創新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從2007年9月上市至今,北京銀行資產規模從3500億元增長到近3萬億元,凈資產從當年的260億元增長到了約1500億元,在一級資本全球千家大銀行中排名第73位,品牌價值超過365億元,連續四年躋身全球百強銀行。
2017年上半年,北京銀行實現凈利潤111.6億元,成本收入比21.02%,不良貸款率1.18%,撥備覆蓋率為237.03%,資本充足率11.13%。
宋清輝認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北京銀行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在中國中小銀行中可圈可點,可以說創造了中國城商行成長的奇跡。
在宋清輝看來,北京銀行上市后迅猛發展的原因在于:上市后競爭能力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由此迎來了跨越發展新時期,并通過持續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特色品牌。其中,小企業業務迅猛發展,同時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之下,為后來北京銀行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2004年更名、2005年引入外資、2006年走出區域、2007年發行上市到2008年實現資本化運作、國際化發展,北京銀行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戰略突破,開創了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的經典模式,被全國數百家中小銀行紛紛效仿。由此迎來了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的機遇期,也為金融體系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
宋清輝表示,北京銀行上市后的發展之路,對其他中小銀行及中小金融企業的成長、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銀行通過上市可以募集資本金、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對公司品牌建設亦有提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回看十年,北京銀行通過上市,公司治理能力、治理機制得到極大提升。對于其他正在準備上市的銀行而言,不要把上市的目光只盯在資金募集方面,而要“引制重于引資”,以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這是北京銀行上市為未來要上市的銀行提供的借鑒意義。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李曉慧亦表示:在2007年,上市是很艱難的,排隊的銀行也很多。而正是這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股權清理、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工作,加速了北京銀行的蛻變。李曉慧還認為:上市之后,公司就成為了一家在所有投資人審視之下的公眾公司,這就會倒逼北京銀行不斷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水平等,進而成就了如今的北京銀行。
三次轉型 鑄造五大品牌
自2007年實現上市以來,北京銀行不斷加大轉型的力度,高效推進在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集約化發展等方面的探索,實現了從傳統商業銀行向上市銀行的轉身、形成了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經典模式的二次轉型。
此前,第一次轉型是北京銀行從成立之初分散獨立的信用社向集約高效的商業銀行轉型,實現體制整合和平穩過渡。目前,北京銀行正處于第三次轉型中,從傳統經營模式向可持續、均衡、協調發展轉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金融企業。
上市后,北京銀行所堅持的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經營逐漸形成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綠色金融”“惠民金融”“智慧金融”等特色品牌。
在打造“科技金融”品牌方面,北京銀行2009年便率先成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特色支行;2011年,率先設立中關村分行;2015年,又率先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設立小微支行。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為2萬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過3000億元,中關村地區科技企業貸款市場份額始終位居首位,為北京市90%的創業板上市企業、83%的中小板上市企業、53%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提供服務。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銀行科技企業貸款余額1075億元,較年初增加188億元,增幅21%。
在打造“文化金融”品牌方面,北京銀行是國內最早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并最早成立文化創意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銀行。該行創新推出“版權質押第一單”,主承銷國內首支文化創意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在全國范圍累計為近5000戶文創企業提供1500億元貸款。在北京地區,該行累計為近3000家文化創意企業提供超過900億元資金支持。
在打造“綠色金融”品牌方面,北京銀行率先在節水領域與IFC開展合作,并與IFC合作創辦綠色金融學院,發行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支水務類綠色債券,累計為3000余家節能環保企業提供1100億元資金支持。2016年,北京銀行發布“綠融通”綠色金融行動計劃,計劃五年內投放綠色貸款不少于100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不少于5000億元。
在打造“惠民金融”品牌方面,北京銀行獨家承辦2000萬首都居民醫保結算,累計發放社保卡1905萬張,發行“北京通·京醫通”卡1013萬張,發行工會卡450萬張、“殘疾人服務一卡通”52萬張,全方位服務北京市民百姓。
在打造“智慧金融”品牌方面,北京銀行設立了國內第一家直銷銀行,推出國內首家“京彩E家”智能“輕”網點,攜手騰訊公司推出“互聯網+京醫通”服務。
多年來,北京銀行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核心和立身之本,近年來不斷推進頂層設計、組織架構、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全力服務國家戰略。截至6月末,北京銀行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61億元。
記者了解到,2016年北京銀行開啟了“五五規劃”。在2016年至2020年,北京銀行將穩步推進“四化兩型”戰略,即品牌化經營、跨界化融合、數字化服務、國際化發展、并購型成長、資本節約型增長;以“四個全面”統領全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以創新為動力,加快經營方式轉變,加大傳統業務升級,努力構建新業務成長所需的新環境和增長動力,形成業務結構優、資本占用少、經濟效益好、發展質量高、可持續增長的綠色發展格局。
對于未來,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表示,北京銀行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辛勤的付出,積極主動擁抱經濟新常態,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以穩健經營為原則,不斷拓展發展新藍海,全力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精細化優質服務品牌,建設服務領先的國際一流商業銀行。(轉載自2017年9月16日《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