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營企業應大膽‘走出去’,盡早‘走出去’!”
3月7日上午9時,在全國政協委員住地北京萬達鉑爾曼酒店小組討論會場,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的一席話,引起了在場委員們的關注。
新華聯集團有15家海外公司,海外投資額超過3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在贊比亞收購了2個銅礦;去年日本核電站事故以后,我們又在秘魯收購了8個鈾礦。”傅軍用本企業的經歷說明一個觀點: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是重要戰略,也是正確的發展途徑。
“民企走出去,說易行難啊!”一名委員插話。
傅軍認真地回應:“是的,‘走出去’要慎重。”他細數了民企“走出去”進程中要注意的3件事——
第一件事,要找到清晰的戰略目標。傅軍認為,“走出去”尋找資源、市場、技術和品牌,都要有清晰的目標。國外有很多先進的東西值得民企學習,只有謙虛地向人家學習,正確選擇合作方式,才能加快民企自身發展。
“我們最近在印尼投資了一個項目,因為缺印尼語的翻譯而交流不便。”傅軍認為,需注意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做好人才和資金準備。希望國家能給予“走出去”的中國民企更多支持。
第三件,要留意文化和習慣差異。傅軍說,新華聯下屬一個在剛果(金)控股的冶煉廠,有400多名當地員工,頭一年員工流失了70%。后來,企業按當地習慣每周發一次工資,給每個員工每個月發一袋玉米粉,企業變得非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