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作為新的經濟模式,正在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為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了新的內涵。最近發展起來的“共享單車”經營模式,不僅以共享經濟為特征改變著傳統的經營模式,也對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實踐綠色環保理念、增進群眾交流和個人健康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提交的提案之一就聚焦“共享單車”經營模式的健康發展。他在提案中指出,共享經濟模式是新生事物,企業本身經營模式、政府引導和監管等方面還存在空白。“共享單車”發展急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導,在企業經營模式、政府監管等環節形成適應其經營模式發展的良好環境。
針對目前“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傅軍委員提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監督“共享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加快制定“共享單車”法規性管理辦法等建議,為“共享單車”的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以下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提案全文:
共享經濟作為新的經濟模式,正在快速地改變著我們生產和生活,也為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了新的內涵。最近發展起來的“共享單車”經營模式,不僅以共享經濟為特征改變著傳統的經營模式,也對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實踐綠色環保理念、增進群眾交流和個人健康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僅2016年,以ofo等眾多從事“共享單車”業務的企業為例,共向社會投放了100余萬輛自行車,數千萬群眾注冊使用,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但是,共享經濟模式畢竟是新生事物,如前一階段“網約車”一樣,企業本身經營模式,政府引導和監管還存在空白。“共享單車”發展更急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導,在企業經營模式、政府監管等環節形成適應其經營模式發展的良好環境。
目前,共享單車經營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企業自身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如ofo以大學生創業為主,對于綠色、共享等新理念理解較深,但是對于經營管理乃至社會公共管理存在提升空間。
二.金融監管缺失。部分企業為了加強資本運作,使用押金形式急劇擴張資本增量,甚至使用延遲退押金的手段加大資本沉淀。由于押金不受金融部門監管,資本安全也存在極大隱患。
三.車輛停放亟待規范。客觀上由于使用者目的地不同,造成停放地分散。有的在市內街道繁華地區隨意停放,造成了市容市貌混亂,也給治安帶來隱患。
四.自行車增量使得去庫存更加艱難。大量新的“共享車”生產,客觀上將造成更大的存量庫存,不利于資源優化。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國家應該支持“共享單車”的發展,應重視解決這些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1. 有關部門加強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監督“共享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要組織力量加大“共享單車”經營模式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的研究,將強對“共享單車”經營管理的調查研究,及時出臺相應管理政策和規定,對于企業自身經營予以規范,對于社會道德層面問題加強宣傳引導,對于社會管理層面問題加強引導和監督。
2. 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由于“共享單車”發展迅速,對于收取的大量押金使用及監管存在安全隱患,金融監管部門要有預判、有干預、有監管,防止企業因經營不善,甚至惡意套取資金引發的經濟風險和社會穩定。
3. 加快制定“共享單車”法規性管理辦法。鑒于“共享單車”有可能形成普遍的新的出行方式,行政管理部門應盡快啟動立法調研程序,深入研究管理辦法,盡早形成行政法規甚至報請形成法律文件。
4. 企業自身應加強經營發展研究,提高發展能力和水平。“共享單車”理念接地氣、合民意、符國情,因此,企業不但是一種經營行為,應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和著力解決民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凈化社會風氣等結合起來,應不斷加強社會責任感,通過提高自身站位,不斷增強經營管理水平和能力。為“雙創”樹立典型,為實現發展新理念做出自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