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實業報國”為理想,在仕途正旺的時候,棄政從商,懷揣1000美元獨自遠赴馬來西亞吉隆坡掘起“第一桶金”,直至成為資產過百億企業的掌門人。
他所執掌的集團締造了金六福酒、香格里拉•藏秘、開口笑酒、湘窖酒、東岳化工、新華聯房產、華聯陶瓷等諸多品牌,在國內無人不曉。
提起他和他所創立的企業,人們總要經歷一個由茫然到恍然大悟的過程。他就是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他和他的企業一直潛行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自從1990年創立新華聯集團以來,傅軍堅持“以小博大、滾動發展”的經營理念,弘揚“矢志不移、鍥而不舍、堅忍不拔、進取不止”的企業精神,歷經24年的創業,將企業發展成為一個業務涵蓋地產、石油、礦業、化工、酒業、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2013年集團總資產超過460億元,年營業收入達到452億元,年納稅近40億元。目前,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近80余家,其中包括5家控股、參股上市公司,擁有“東岳聯邦”、“金六福酒”、“華聯陶瓷”、“紅官窯”、“開口笑”、“太子奶”等13個“中國馳名商標”。集團擁有員工42000余人,企業綜合實力連續10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行列。
因突出的企業實績和社會影響,傅軍本人也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杰出企業家”、“中國十大誠信英才”、“中國企業改革創新十大風云人物”、“中華慈善人物”和“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等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傅軍一直低調潛行。他真正在意的是與他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
由仕到商,下海立業報效祖國
軍是湖南醴陵人。跟很多湖南人一樣,他深受湖湘文化熏陶,身上具備了好勝、仗義、倔強、執著等特點。無論干什么,他都要干好,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
讀高中的時候,做村支書的父親不幸去世,傅軍只好一畢業就參加工作。做過公社公安特派員、公社黨委書記、醴陵市外貿局長,30歲時做到了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是湖南省委相中的“第三梯隊”重點培養對象。一次瀏陽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90年,湖南省社教工作隊副隊長傅軍帶領一幫人來到革命老區瀏陽。看到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一雙雙無奈的眼睛,他受到極大震撼:革了這么多年的命,為何還沒有把落后的帽子摘掉?
幾個不眠之夜后,傅軍決定棄官從商。“中國不缺搞政治的,但非常缺搞經濟的。中國的強盛要靠經濟,經濟的強盛要靠企業。有能力的人不應該只是去指導、管理經濟,而要去直接創造財富。”7個月后,傅軍鄭重地給省委寫了一封信,退出了政界。
然而立意再高遠終歸只是立意,真正著手時,傅軍還是有些茫然。那一年,并不是下海創業的最好時機。“治理整頓”、“平抑物價”、“產品積壓”,全國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要經商,無論從哪一行做起似乎都很困難。兜里揣著妻子交給他的1000美元,傅軍啟程遠赴馬來西亞,從自己熟悉的外貿行業做起。
“好馬不吃回頭草。相反,說一個人有多大本事,是驢是馬要拉出來遛遛。”傅軍說起往事輕描淡寫,自信儼然寫在臉上。
1992年,傅軍做外貿,從馬來西亞掘得第一桶金。
誠信為魂,高擎新商業文明大旗
步入商道,有些人企圖憑借“投機”一夜暴富,有些人渴望仰仗“后臺”一本萬利。遠赴異鄉創業的傅軍,既無任何“背景”,又不屑與投機者同流合污。他只想依靠自己的誠實經營,鍥而不舍地撐起一片藍天。
盡管下海前擔任過醴陵市外貿局長和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已經學會了不少的“游泳”招式,但在變幻莫測的商海里,傅軍還是“嗆”了幾回“水”。
有一次,傅軍欣喜地捕捉了一個商機:馬來西亞市場上蓮子奇缺,而湖南的湘蓮貨源充足,物美價廉。做這筆貿易,應該是穩操勝券。他當機立斷,迅疾聯系馬來西亞的經銷商,談意向,簽合同,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回湖南組織貨源。誰知路上來回折騰的“時間差”,使他美麗的希望變成了泡影:收購蓮子時,價格已經飛漲。如果繼續履行四柜蓮子的合同,這筆買賣至少要虧八九萬。這對創業伊始、還在以小博大的傅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傷元氣的事情。
在這節骨眼上,有人勸他尋找借口,撕毀合同。
傅軍是個性情中人,決不會因一時的糊涂而自斷后路。他說:“弄砸一筆買賣,就會失去一個朋友。不講信義,沒有朋友,我今后還怎么在生意場上立足?莫說八九萬,就是虧二十萬,我也不做‘一錘子買賣’。”
生意算是狠虧了一筆,但他一諾千金的故事迅速在業內傳為美談。那位經銷商深為傅軍的誠信所感動,豪爽地說:“你這朋友,我交定了。”
無獨有偶,1991年,他與鎮江輕工局簽下2000噸木漿貿易合同。誰知市場行情突變,不但沒有賺,還要蝕老本。為了如期交貨,他又讓4萬美元打了水漂。
憑著良好的商業信譽,傅軍不到一年工夫,就把貿易做到上億元,利潤高達幾百萬。
傅軍做生意,最看重誠信。即使遇到天災人禍,他寧愿自己少賺點或者吃虧,也要讓客戶滿意。他常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喝酒吃肉的性情中人”。這種豪爽重義的性格,讓他在剛入商海的時候就能獲得朋友的鼎力相助。他討厭欺騙,哪怕是應酬喝酒這樣的小事。有時,手下人看老板喝得太多,想幫他做點手腳,這時傅軍會很生氣:“喝假酒就是對朋友不真誠。我寧愿傷身體,也不愿傷朋友。
傅軍總結自己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會做人”。“做人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人可不可交?說話算不算數?別人信不信任你、愿不愿意跟著你干?這一切都要靠做人。能考慮對方的利益,講情義、說話算數的人,朋友會越來越多,路也能越走越寬。沒人跟你干,別人不信任你,你即使有錢也難以把事業做大。
開疆拓土,成就多元化企業帝國
湖南人善掌時勢。翻開近現代史,在戰爭、動蕩的時代,湖南人在政治、軍事上頗多建樹。在當下的和平年代,時勢是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樣的時勢能造就什么呢?認清時勢的傅軍對目標了然于胸,決定回國創業。帶著按捺不住的創業激情,傅軍又踏上了熟悉的故土,在湖南賓館“安營扎寨”。
1992年,沿海經濟熱潮迭起,傅軍審時度勢,率先投資北海房地產。隨著跟進者蜂擁而入,房產開發的“泡沫”急劇膨脹。憑著多年練就的商業直覺,傅軍料定:“火爆”背后必藏危機。他斷然抽回全部資金,改在內地尋找“新大陸”。果然,這以后不久,中央重拳整頓失控的房地產市場,銀根驟然緊縮。結果,2000多家房地產公司躲閃不及而被套牢,傅軍卻全身而退,奇跡般地贏了利。
房產市場的極度疲軟,并沒有挫傷傅軍的銳氣。相反,透過“沉寂”的面紗,他依然看到了市場的燎原星火。為了搶灘湖南這塊“處女地”,1993年,傅軍快速組建了湖南華聯置業有限公司,并以之為舞臺,一鼓作氣開發了九家灣公寓、蘭景花園、華聯花園、新華聯家園等十余個房產項目,結果炮炮打響,個個贏利,在冷清的房產市場刮起了一陣“新華聯旋風”。
1994年,眾多企業形勢不佳,飲譽全球的“醴陵陶瓷”也蒙上了“夕陽”之色。傅軍慧眼識商機,準確把握住控股壯規模的難得機緣:注入幾百萬元人民幣,以51%的股份牢牢抓住醴陵市嘉樹鄉陶瓷廠的經營權。隨著企業體制和經營方式的“大換血”,湖南華聯瓷業以文化為紐帶,以創新為利器,面向國際市場不斷擴張,一躍而為中國日用陶瓷行業的“領頭羊”,年出口額超過5000萬美元。
嘗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1996年,傅軍又與東岳化工和長豐汽車兩家企業“聯姻”,合資開發拳頭產品。強強整合不但產生出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成功打造出了響當當的品牌:東岳化工借助清華大學這個高科技平臺,自主研發出綠色制冷劑,其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了氟化工行業的“巨無霸”;長豐汽車公司開發的獵豹越野車,以突出的性價比優勢被業內譽為“越野車之王”。后來,傅軍又不失時機地涉足白酒貿易業,通過成功導入OEM商業模式,快速打造了“中國人的福酒”——金六福酒。
隨著中國申奧的成功,傅軍又把戰略眼光瞄準了優勢獨具的首都北京。2001年9月16日,傅軍揮師北上,將國內的“大本營”搬進了北京城,搶占市場的制高點。面對無限的發展商機,久征商場的傅軍嫻熟地調遣房產開發大軍在國內外開疆拓土,讓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化旅游地產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把“新華聯不動產”這個品牌叫得山響。他還果斷地進軍資源、石油、金融等領域,從容布局新華聯礦業,快速擴張新華聯石油版圖,不懈構建強大的資本平臺。
傅軍在多元化道路上涉獵甚廣。多元化經營,一方面可以規避產業周期帶來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搶抓到更多的發展機遇。但學界和業界對企業多元化經營多有質疑,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國乃至世界搞多元化成功的企業鮮而有之。而傅軍用事實證明:新華聯集團正是選擇了多元化經營的道路,才在24年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知人善用,積累另類企業財富
眾所周知,新華聯的業務涉及地產、石油、礦業、化工、酒業等多個領域,各個行業之間跨度非常大,但是為什么能做一個成功一個呢?傅軍的秘訣是用人。正如企業的“企”字,上面是一個“人”字,下面是一個“止”字。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大批優秀人才,發展的腳步就會停止,甚至還有被市場淘汰出局的危險。因此,在傅軍的眼中,人才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是創業之本、發展之源,是一個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資本。
公司重文憑但不唯文憑,打破學歷崇拜;重資歷但不唯資歷,打破用人等級資歷崇拜,極力提倡唯能是舉,唯才是用,堅決反對裙帶風。英雄不問出處,賢才不論年齡。只要是德才兼備,公司就求賢若渴,敞開大門,搭建舞臺。
為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公司不拘一格地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和跨國公司“挖來”優秀人才。如新華聯集團常務副總裁,曾在國內一所著名高校任職科技部副部長;集團副總裁馮建軍曾在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分行擔任副處長,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湖南綜合部擔任高級副經理;集團執行董事楊云華,曾擔任湖南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綜合處副處長等等。
為了培養第二、第三梯隊,集團遍訪獵頭公司、人才交流中心,深入眾多的大專院校,每年吸納50名以上出色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公司還廣開“人才渠”,發動全體在職員工都成為企業的“伯樂”,發現和舉薦各類優秀人才。公司不但把“眼睛向外”,大力引進“空降部隊”,還把“眼睛向內”、“眼睛向下”,從企業第一線、從青年職工中發現“苗子”,歷經磨礪,組建“地面部隊”。
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公司一直營造著一種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激勵人的文化氛圍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競爭環境,按本事定工資,按貢獻發獎金,按績效排位子,靈活實施“有位則有為,無為則無位”的用人機制,力求責、權、利的高度統一,并通過嚴格而科學的考核評估,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公司一向注重進行輪崗換位,讓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在工作豐富化中永葆進取的激情,并且迅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最終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激活潛力。公司還對優秀的大學生充分授權,給他們搭舞臺、壓擔子,讓他們不斷地“跳起來摘蘋果”,在逆境中磨練,在磨練中成長。傅軍董事長還慧眼識珠,把只是初中或中專畢業的許君奇、吳向東、張建宏等人培養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華聯瓷業、金六福酒業、東岳化工等企業的領軍人物。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公司不惜費用,每年誠邀專家學者、高校教師做“家教”,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授課、培訓,了解最新趨勢,接受最新理念,掌握最新理論,及時“充電”、“輸血”、“洗腦”。為了造就企業的“脊梁”,公司長期與清華大學等名校聯姻,讓青年尖子和技術骨干學習深造,掌握新知識,培養新技能。公司還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各類管理和技術人員出省、出國考察,參加各類權威培訓和論壇,及時開闊視野,不斷增長見識。公司還與湖南大學等高校聯合辦學,并適時創辦新華聯管理學院,打造人才孵化器,每年拿出1000萬元以上的培訓費用,全員性、多層次、多方位地培訓員工,盡快使企業再造成學習型組織。
黃金累千,不及一賢。傅軍說:“人才是新華聯最寶貴的企業資產,也是自己成就事業的力量之源。”
回報國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做大了,但傅軍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在他看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既要創造物質財富,又要創造精神財富。
正是秉承“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企業宗旨,新華聯集團累計上繳國家稅收在200億元以上,收購國有企業11家,安置下崗職工近萬人,為國家的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抗洪救災等捐款3億余元。
2007年10月28日,在公司成立17周年的慶典上,傅軍面對數百名與會員工,再次疾呼:“我們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未來,不能依法納稅的事我們堅決不做,有損環境的事我們堅決不做,有損公眾利益的事我們堅決不做。我們要為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東岳化工是新華聯旗下的骨干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該企業生產的氟里昂供不應求,利潤不菲。但是,氟里昂對臭氧層起著破壞作用。為了保護環境,傅軍毫不猶豫地關掉了氟里昂F12生產線,每年損失利潤達1000多萬元。
2007年,新華聯在陜西商洛地區開采鉬礦。如果尾沙水流入渭河,將會破壞渭河地區的流水質量。為了保護環境,新華聯又不惜投資3000多萬元,打通隧道將尾沙水引入到安全地區。當地領導由衷贊譽:“像新華聯這樣把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的企業,實在罕見。”
繼2005年10月向北京協和醫院捐贈1000萬元設立新華聯協和醫學獎勵基金后,為2010年10月28日,新華聯在集團成立20周年之際,又以感恩社會之禮,向中南大學捐贈2000萬元,設立新華聯助學獎勵基金,幫助優秀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實現快速成長;向海軍總醫院先期捐贈1000萬元,成立新華聯兒科干細胞研究中心,通過助力細胞治療兒童難治性疾病和臨床研究,為更多的腦癱兒童帶來福音;向醴陵市政府捐贈1000萬元,支持建造陶瓷博物館,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隨后,新華聯又向中國地質科學院捐贈1000萬元,用以設立科技獎勵基金,積極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通過基金這種長效回報社會機制,新華聯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更長久、更有效地推動進步、造福社會。
在新華聯內部,傅軍立下規矩:凡是新華聯職工的生日,企業都要表示祝賀;哪位職工家里出現天災人禍,企業都要熱心救助;哪位職工的子弟考上大學,企業都要進行獎勵。
早在1997年,傅軍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經營者有其股”的口號,并將自己70%的股份主動稀釋到30%,獎勵近300名核心員工。后來,傅軍又提出了“讓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讓事業成功者分享成功”的口號,不遺余力地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并鼓勵員工在企業這個富有挑戰的舞臺上大顯身手、建功立業。
傅軍說,如果只是為了積累個人財富,他早就可以收手不干了。之所以每天照舊樂此不疲地工作十幾個小時,這后邊支撐他的更多的是一種事業心和一份責任感。這很吻合新華聯人對老板的評價:從眼光和企業運營上來看,傅軍是個精明的商人;但從做人、做事的境界來看,傅軍更像是一位胸懷天下的政治家。
面對未來的發展,傅軍聲稱:“新華聯始終堅守多元化之路,始終堅守自己的品牌戰略,始終堅守‘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宗旨,通過企業夢與中國夢的緊密結合,使員工倍感榮耀,也使企業備受社會尊重。”不斷追求創新的傅軍將再一次揚帆起航,面對社會不斷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正以他湘人的果敢、執著與擔當,繼續引領新華聯艦隊以文化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品牌為風帆、以創新為動力,在市場經濟的洶涌大潮中乘風破浪,不懈沖刺著新的目標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