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數載,幾經周折,已停牌5年之久的S*ST圣方終于實現了渴望已久的完美蛻變,由一個在破產邊緣苦苦掙扎多年的面臨退市企業華麗轉身為一家綜合實力強勁的大型房地產上市公司,并于今日正式恢復上市交易,原來的圣方科技也正式更名為新華聯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圣方科技的恢復上市意味著A股市場房地產板塊又增添了一顆耀眼的新星;對4萬名苦苦煎熬了多年的圣方科技原流通股東來說,更是意味著重見光明,重獲新生。
但這一天新華聯不動產的上市卻是在“嚴冬”中到來的,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限購、限貸、貨幣緊縮、加大保障房供給、一房一價的政策和規定在全國范圍內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并且從2010年2月起,中國證監會未放行過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公司的上市申請,包括所有的重組和再融資申請。從2010年10月起,所有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公司的上市再融資申請,都需要先由國土資源部進行合規性審核,再由中國證監會進行發行審核,時至今日,還沒有房地產企業順利通過紅線。
地產公司上市重組重新開閘的猜測,證券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S*ST圣方的恢復上市屬于房地產資產注入,并不是再融資,因此它的重組獲批是個特例,房地產公司上市再融資目前仍然不會開閘放水。
什么成就這個特例?
在遇上新華聯之前,S*ST圣方早已名存實亡,僅剩一“殼”。這家命運多舛的上市公司,在其上市10年后,終因連續3年虧損于2006年3月30日被暫停上市。瀕臨退市的危急關頭,當地政府不得不一邊自掏腰包維持其運轉,一邊四面出擊尋找新的買家,一邊還要安撫4萬股民的不滿情緒。背著這只重重的“殼”,政府頗感吃力與無奈了。
為了維護市場和社會的穩定,保護廣大股民的利益,2009年4月,中國證監會專門召開了一個由北京市政府、牡丹江市政府、河南省證監局、首鋼控股等相關各方參加的會議,研究解決圣方科技的風險問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出席。為了一家上市公司,中國證監會召開專門會議,這在史上少有。這次會議對圣方科技的重組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獲悉圣方科技將要重組的信息后,一直在尋找合適機會的新華聯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市場敏銳的判斷力迅速跟進,積極洽談,并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社會信譽贏得了圣方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方和當地政府的一致認可。2009年8月24日,圣方科技第一大股東首鋼控股與新華聯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28%股份轉讓給后者。2010年3月3日,新華聯置地重組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員會有條件審核通過;2011年4月15日,重組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
在房地產寒冬里,在凄風冷雨中度過了漫漫5年的S*ST圣方爛局終于得解,4萬名苦苦守候了5年之久的股民無不歡呼雀躍。不管是“咸魚翻身”,還是“鳳凰涅槃”;也不管是 “英雄我輩”,還是“資產大鱷”,此時此刻,“新華聯”和它的董事長傅軍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湘商傅軍:商道與政道
在“新華聯系”掌門人、新華聯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軍先生的辦公室里,擺放著兩尊偉人的雕像,一尊是開國領袖毛澤東的銅像,一尊是曾國藩的坐像。一生征戰、功勛顯赫的湖南人曾國藩留給了后人“敢打硬戰”的湘軍精神;開國領袖毛澤東更是憑著一身錚錚鐵骨和滿腔壯志豪情成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于奮斗的精神象征。作為一位同樣從湖南走出來的中國商界傳奇人物,在有著“魅力湘商”稱號的傅軍身上,同樣深刻地體現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特點。傅軍高中畢生后就參加了工作,21歲出任湖南醴陵市浦口公社黨委副書記,23歲出任醴陵市茶山嶺公社黨委書記,是當時醴陵市最年輕的公社黨委書記。隨后又出任醴陵市經委副主任、醴陵市外貿局局長兼黨組書記等職;30歲出任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省委駐瀏陽市工作隊副隊長,仕途一路高歌猛進。
然而,就在仕途如日中天時,傅軍卻踩了一腳急剎車。面對當時依然落后的中國經濟和依然貧窮的廣大老百姓,他得出了這個一個結論:“中國不缺搞政治的,但非常缺搞經濟的。中國的強盛靠經濟,經濟的強盛靠企業,有能力的人不應該只是指導、管理經濟,而應直接創造財富。”33歲的傅軍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棄政從商。
1990年10月28日,傅軍揣著1000美金遠赴馬來西亞,創立了“新華聯”。從貿易起家,憑著良好的商業信譽和獨到的眼光,不到一年工夫,他就把業務做到了上億元,利潤高達幾百萬元。馬來西亞掘到的第一桶金,成為了“新華聯系”后來發展的原始動力。
21年過去了。21年的商海風云中,憑著獨到的思維、眼光以及浸染到骨子里的那股湖湘文化中特有的“霸蠻”精神,傅軍用誠信、堅韌與執著寫就了中國民營企業一個傳奇式的創業故事,締造了一個涵蓋化工、房地產、礦業、陶瓷、酒業、金融投資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化企業王國,成功創建和合作打造了東岳化工、華聯陶瓷、新華聯地產、金六福酒等一系列行業知名品牌,旗下擁有8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000多項國家級專利和技術,研制了6項處于世界級和國家級的行業領先產品,贏得了良好的環保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連續6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行列;“新華聯系”年營業收入接近300億元,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其多元化發展成功之路已成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MBA經典案例。
在資本市場,新華聯地產的此次上市也并非 “初次試水”。早在地產上市之前,傅軍掌控的“新華聯系”旗下便已擁有了東岳集團、通葡股份、皇城集團等5家控股、參股上市企業。
致力于企業發展的同時,新華聯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0多年來,企業累計上繳國家稅收超過100億元,為國家的體育、醫藥、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及抗洪抗冰抗震救災等捐款近2億元;解決社會就業超過35000人;收購和兼并國有企業11家,使其扭虧為贏,重煥生機;投入治污資金近3億元,開發建設了中國最大的CDM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大力節能減排,降耗治污,近年來累計減排二氧化碳在3000萬噸以上。
一度棄政從商的傅軍因其對政治那份獨到的敏感性,以及對國家、對社會那份強烈的責任感,使得他與“政壇”終有一份不了情。目前的他,還兼任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傅軍積極參政議政。每年兩會期間,他都要提三到四個提案。今年的兩會,傅軍一連提出了《關于嚴格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建議》《盡快出臺“新36條”相關配套措施》《盤活民資關鍵在于打破壟斷行業準入壁壘》《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用》等多個提案。“中央希望了解最基層的情況。我們作為企業一線的政協委員,也有責任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基層的實際。”
因突出的企業業績和社會影響,傅軍先后獲得“十大魅力湘商”“中國十大杰出企業家”“中國十大誠信英才”“中國企業改革創新十大風云人物”“中華慈善人物”和 “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多項榮譽稱號。
然而,盡管擁有諸多的頭銜與殊榮,傅軍卻始終沒有丟掉“務實低調”的本性:“企業家不能不關心政治,但更多的精力還是要放在自身企業的經營上。把企業做強做大,這是企業家最大的政治。”“做企業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少說多干。”傅軍一直如此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團隊。
多年前,傅軍就被冠上了“懂政治的湘商”這一稱謂。“政治跟經濟是分不開的,在中國你不能不講政治。一個企業的發展要跟國家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要跟各級政府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你想辦的事,如果與國家產業政策相符,與地方的發展方針相符,事情就好辦了。因此,我覺得我們民營企業家不能就做一個純粹的商人,而既要懂經商,又要懂政治。”
2011年初,“新華聯系”出臺了未來五年(2011—2015年)戰略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就在是在認真分析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國家“十二五”發展時期的政策要求來制定的,發展目標的重中之重是“要做一個令人尊敬的企業。”
新華聯不動產:乘勢而為的行者
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大部分人對新華聯不動產這個名字還很陌生,但翻開它背后的履歷,赫然站立著一個在中國房地產界縱橫馳騁19年的地產界驕子。實際上,早在1992年,當時還不到兩周歲的新華聯就邁出了進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堅韌步伐。歷經19年的市場錘煉,新華聯不動產堅持“不斷為客戶開發產品,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已發展成為擁有14個城市房地產開發公司、擁有10多個在建項目的跨區域集團企業,累計開發房地產項目數十個,開發總面積逾700萬平方米,積累了豐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經驗,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強勢的品牌形象。
如果說英雄注定要與榮耀相伴的話,新華聯就是一個承載著萬千榮耀于一身的超級英雄。在19年的輝煌歷程中,新華聯先后獲得了近百項各種榮譽,其中包括2004年中國10大最具價值房地產項目品牌、2004年北京最暢銷樓盤、中國房地產企業100強、2007年地產十大城市貢獻獎、2007北京最具影響力地產企業、2007 年 10 月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 200 強”第44 位、 “2007-2008‘改變城市,影響中國’十大地產領袖企業”、“2007 年度中國房地產北京地區綜合實力排名十強影響力企業”等重量級獎項。
本世紀初,當大部分北京房地產公司還在三環內外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新華聯就憑借其獨到的戰略眼光另辟蹊徑,將精力主要放在了通州區,于是通州便成了英雄崛起的地方,其開發的“新華聯家園”建成后成為通州區的區域地標性建筑,并于2002年榮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金牌住宅小區”稱號,“新華聯錦園”當時名列北京市“十大優秀樓盤”。在通州功成名就后,新華聯將目光擴大到了整個北京。此后,公司分別在地處繁華的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國際商業區、北京市朝陽區十里堡、北京市海淀區公主墳中央政務區,北京通州新城千年古運河畔等成熟地段開發了“新華聯麗港”“新華聯麗景”“新華聯商業大廈”“新華聯運河灣”等優質項目,分別為酒店式公寓、高檔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大型商場和高檔住宅。其中,“新華聯麗港” 曾榮獲“2006中國中小戶型最佳投資型物業”“中國百佳經典樓盤”“中國城市魅力經典樓盤金樽獎”等榮譽稱號;“新華聯商業大廈”項目也榮獲了“2007年西北京領袖金盤”稱號。伴隨著多個地產項目的成功運營和公司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新華聯置地在群雄并起的北京地產界已經牢牢占據了一席之地。
開發理念:良心與責任
新華聯“誠信為魂,績效至上”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感動顧客,關愛員工”的經營理念是新華聯地產19年開發歷程中始終奉行的準則和座右銘。“看重客戶的感受,為客戶創造附加值,帶來快樂,帶來好的體驗與感受,使客戶真正感到物有所值,物有超值”是新華聯地產不懈的追求。早在2000年,新華聯在北京通州開發新華聯家園時,社區規劃中的6棟樓被原有的高壓線占據著。要移開這些高壓線,新華聯要投入1000多萬元的費用,超過了這6棟樓的利潤。為了社區的整體完美,傅軍力排眾議,果斷決定,移線建樓。不僅如此,他還從小區中拿出20畝地,為業主修改了一個6000平米的地下停車場和一個15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園,使小區的配套更加完善,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小區被評為北京市金牌居住區和首都美化綠化花園式單位。
新華聯錦園所在地原屬于通州煤炭公司,是通州的一塊著名污染源地。但在煤炭公司的辦公區有一片原生態樹林,新華聯在施工過程中刻意加以保護。現在這片樹林已長成為參天大樹,為小區增添了許多亮色。并且,每一位居住在錦園的業主,新華聯都無償奉送一個5-8平米的地下室。住在頂層的業主都享有一個免費贈送的閣樓,這在北京開發商中實屬少見。新華聯錦園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樓盤獎”,并榮獲“北京市用戶滿意建筑工程獎”,成為當時通州區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房地產項目。
像這樣讓利于客戶的案例在新華聯地產的開發過程中不勝枚舉。
“在科學發展觀成為重要國策的今天,大力推行綠色建筑,倡導低碳理念,熱衷環保事業,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打的將不再是價格戰,還是價值戰。”基于這兩點考慮,2010年,傅軍對新華聯地產的開發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造良心房、放心房、生態房、高品質房。”傅軍提出:一個項目能否取得成功,規劃定位、優化設計是頭等大事。新華聯地產產品設計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產品要有特色;二是至少要保持30年不落后;三是要建生態房、綠色房。
為全面推行了“綠色、節能、低碳地產”,新華聯提出了“十大綠色節能措施”,重點在門窗、外墻保溫、太陽能熱泵、地熱、高效采暖、空調設備等方面入手,還采用了中水回收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地塊內的水分流失,設計和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統及灌溉系統,充分對雨水進行利用。每個項目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都要因地制宜、因項目制宜拿出專門的節能措施和計劃。
發展戰略:適應中求發展
“對于房地產商而言,與其與宏觀政策博弈,不如主動去適應這種嚴厲的調控環境,以這種復雜的行業背景為挑戰目標,增長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和逆市發展能力,這樣的企業能夠在未來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對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的這一番話,傅軍表示了深深的認同。在新華聯地產最近的一次營銷工作會議上,他提出:“我們要在嚴政中找出路,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以變應變,在適應中求發展,一定要做一個承擔責任、守紀守法的優秀企業。”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加劇,房地產企業的壓力日益增大,戰略轉型勢在必行。對此,傅軍明確了“2+1”即“開發住宅、商業加物業自持”的未來發展戰略思路。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新華聯地產將由單一開發向多元開發實行轉型;由住宅開發向住宅開發+商業+五星級酒店開發相結合實行轉型;由單純銷售向銷售+自持相結合實行轉型。
“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但建成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后所覆蓋的購房群體也僅有20%。我國的住房體系還是以市場供給為主,住宅在房地產開發中依然占據最大的比例。就新華聯而言,轉型求變的過程中,住宅開發仍然不會改變。只是,住宅的訴求點將更加注重價值投資和客戶感受。未來,新華聯將以“堅持走價值戰路線,鎖定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階層的客群,實施高性價比策略,加速產品消化,縮短現金流的回收周期,以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作為住宅開發的主導思想。
在新華聯地產的戰略轉型中,商業地產的發展已提到了戰略高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商業地產迎來了崛起的“黃金十年”,這構成了商業地產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在目前一系列房地產政策調控之下,相對住宅開發而言,商業地產的開發受到的政策限制少一點。基于這兩點,新華聯考慮堅持住宅與商業開發的齊頭并進。其實,新華聯在商業地產開發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新華聯大廈、新華聯科技園、新華聯商業大廈和麗景灣國際酒店,以及目前正在開工建設的位于黃山、唐山、株洲、惠州的五星級酒店都是新華聯地產開發的商業產品。只是,對于商業地產的開發而言,新華聯未來的產品定位和業態門類將更加超前、高端和多元,現代化的寫字樓、超五星級酒店、歐式的商業街、大型連鎖商超等,無不體現著新華聯地產將堅持價值戰和助推中國城鎮化的決心和責任。就商業地產而言,新華聯地產對該類產品大部分將實行物業自持,以利于企業獲取長久、穩定的現金流。
為打造頗具個性特色的產品,新華聯地產這些年也做足了“個性”文章。一是“親水建筑”的打造。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主打“親水”概念是新華聯地產產品的一大特色。新華聯麗景位于通惠河支流旁,近100米的水系從社區門前緩緩流過;新華聯國際東接玉淵潭八一湖,為八一湖的觀景大宅;新華聯運河灣位于通州運河東岸,緊鄰百年京杭大運河,是京城難得的水系建筑;惠州“新華聯廣場”地處享有“海上小桂林”大亞灣;包括即將全面開工的唐山“新華聯國花園”,緊臨總面積1300公頃,水面165公頃的南湖生態公園。這些“親水建筑”成為了新華聯地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二是“造鎮”系列的推出。在中國城鎮化的助推過程中,新華聯更多地傾注于“造鎮”工程。相對于“城”而言,鎮是較小的城市聚落,少了喧囂和擁擠,多了悠閑與寧靜。從新華聯地產旗下的黃山“納尼亞小鎮”、株洲“北歐小鎮”到擬上馬的“阿斯蘭小鎮”,新華聯目前的“造鎮”工程中,均把歐式小鎮的寧靜與舒適再現在中國版圖上,處處體現著一種尊貴、優雅、浪漫而時尚的生活方式。三是旅地產類產品。從黃山的“山”到惠州的“海”,從國花園的“湖”到呼和浩特的“草原”,在新華聯地產中,山、海、湖、草原構成的旅游資源,使項目有別于傳統的居住概念,融旅游、休閑、度假、居住為一體,極大地提升人居品位。四是文化地產,運河灣的千年運河文化、納尼亞小鎮安徽園的徽派文化,以及多個“鎮”上共同體現的歐式文化,形成了新華聯地產的又一特色。
要實現戰略轉型,做好“2+1”這個新課題,建設一支成熟的管理團隊,突破人才瓶頸是新華聯地產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為迅速應對轉型所需,新華聯在加速了“造血”力度,把一批管理、技術及營銷精英送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世界級學府去學習與交流,并組織相關人員去世界各地考察參觀,還通過構建行業有競爭優勢的薪酬福利體系,舉全集團之力加大“輸血”力度。公司不惜重金從萬達、萬科、華遠、綠地、華翰、中海等知名企業聘請到一批管理精英與技術骨干。現任新華聯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被稱為地產界“學院派精英”的胡章鴻,師從建筑系泰斗吳良鏞。來新華聯之前的身份是萬達集團總裁助理兼北京萬達廣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從“成都花園”“成都萬達索菲特五星級酒店”“河濱印象”,再到北京萬達的“大湖公館”“銀河萬達廣場”,胡章鴻的名字與萬達旗下多個赫赫有名的項目聯系在一起。借助其多年房地產市場開發經驗,讓其主持新華聯地產的工作,新華聯地產做大做強的雄心非同一般。
對于新華聯地產的現狀,傅軍直言不諱地說:“就行業整體水平,我們仍屬于二流企業,未達到一流水平;我們的項目還必須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十二五”發展時期的政策,新華聯地產制定了2011-2015年戰略發展規劃:到2015年,新華聯地產要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年利潤10億元,年開發面積100萬平方米。
上市,新華聯地產經歷19年發展后的一次偶然與必然,很有些“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人闌珊處”之感。只是,對于新華聯地產而言,此次的借殼上市,又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既然上路了,我們就會按照上市規則的要求,規范企業自身的運營管理,堅定不移地按照業務發展規律和股東對新華聯地產發展的要求,在上市這么一個行動的激勵之下,把業務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以更優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社會、回報股東,回報消費者。”
新華聯地產,帶著最初的激情,追尋最初的夢想,感受著最初的體驗,踏上了新的征程。只是這一次,“在路上”的新華聯背后,多了很多的期待,員工在期待,股民在期待,社會在期待……